“九霄環佩”琴,製造年代: 唐 材料: 木、漆 規格: 長124厘米,寬21厘米 收藏地: 北京故宮博物院
這件唐琴,無論是音色還是造型,都堪稱完美,也是傳世唐代古琴中最為罕見的一種。清代末年此琴便享有盛譽,被稱作“鼎鼎唐物”和“仙品”。《琴學叢書》和《今虞琴刊》均有記述。
已故音樂史家楊蔭瀏把這件唐琴作為唐代雷琴的典型器物,附錄於所著的《中國音樂史稿》一書中。 琴又稱“七弦琴”,周代已有,琴面標誌泛音位置和音位的徽,定型於漢代。
魏晉以後,基本定形。周代有“高山流水”的傳說,便是有關於古琴的。《列子•湯問》中有:“伯牙善鼓琴,鐘子期善聽,伯牙鼓琴,志在登高山,鐘子期曰:善哉,峨峨兮若泰山!志在流水,曰:善哉,洋洋兮若江河!”後人便將“高山流水”稱知音或知己。
此琴為伏羲式,桐木為面,杉木為底,深栗殼色大漆,部分處以朱紅色漆修補,鹿角灰胎,底和兩側灰胎下鋪有葛布,通身發小蛇腹斷,蚌形徽。琴面圓厚,腹內突起,中間開一圓溝通貫整體,寬度幾乎同長圓形池沼相仿。琴背龍池上有篆書四字“九霄環佩”。
池下方還有多方鐫刻,大多為後刻。紫檀填漆的護軫,是清代康熙年間廣陵徐祺重修時所裝。 該琴音色溫勁松透,純粹完美,形制渾厚古樸,優美而有氣魄,高雅而不落凡塵。
琴背龍池下方有多方鐫刻,其中“包含”細邊大印皆為最初所留,其餘黃庭堅書和蘇軾書,都為後刻。 市場估價:人民幣1,000,000元左右。 此琴是唐代古琴的名品,當有天價。若能慕得一件,至少也是重藏。古琴的保養已成寶法,對琴身的保護、漆面的維護是保證琴的優質音色的最基本的一點。
標題 創建日期